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部署要求,堅持以服務國資央企為本位,充分運用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市場化專業平臺作用,探索踐行“運營賦能”理念,突出資本賦能、生態賦能、改革賦能,助力國資央企改革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
以資本賦能突出國有資本在資源配置中的引領作用
注重增量增亮點,通過投資匯聚帶動資本增量。發揮財務性持股為主的特點,有效撬動社會資本,促進各類資本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協同發展,通過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引導帶動社會資本約12倍、金額近3500億元。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累計投資項目143個、金額2611億元。發揮創新資本優勢,協同央企布局尚未涉足或實力較弱、但符合國有資本“三集中”要求的行業領域,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累計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項目233個、金額2626億元。
注重存量抓重點,通過資本運營優化資本存量。發揮戰略投資者作用,參與國家管網、中國電氣裝備、中國鐵塔等新央企組建,支持國藥集團、中國東航等央企集團層面開展股權多元化改革,支持中國綠發、中國商飛增資擴股和鞍鋼重組本鋼,參與組建國家綠色“雙碳”平臺,累計投資超過1000億元支持重點領域改革。投資央企上市公司181家,通過開展市場化專業化股權運作,協助央企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盤活存量上市國有資本。
注重減量減痛點,通過資產管理加快資本減量。助力“兩非”剝離、“兩資”處置加速出清、優化存量,累計接收和受托央企“兩非”資產111戶、資產總額超150億元;通過支持有關央企化解過剩產能,實現改革脫困。
以生態賦能激發國有資本在生態培育中的聚合作用
圍繞產業資源搭建生態圈。助力產業鏈鍛長補短,投資產業重點企業28個。推動所投企業與產業集團加強業務與技術合作、產業鏈協同,繪制產業鏈協同圖譜,建立賦能專家庫,開展云計算、網絡安全、智慧交通、大健康等產業鏈對接活動,從頂層設計、客戶開發、資源導入、運營管理、人才隊伍等方面對所投企業開展賦能,著力打造國新投資生態圈。
集聚金融資源服務生態圈。創新保理、租賃等金融服務,探索建立央企金融生態圈,生態圈每新增一筆保理、租賃融資款投放,可惠及產業鏈上下游6戶鏈屬企業、21筆應收賬款等底層資產;推廣應用“企票通”平臺,服務央企票據融通,協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緩解流動性壓力。
整合市場資源賦能生態圈。組織“帶領機構投資者走進央企”活動,針對央企上市公司開展資本市場業務,“一企一策”提供行業研究、信息挖掘、業務交流等定向服務,增進專業機構投資者對央企投資價值的認可。與各大交易所、投融資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幫助所投企業在IPO申報等事項上得到交易所“一對一”輔導,積極構建基金投資“退出生態”。
以改革賦能彰顯國有資本在深化改革中的關鍵作用
聚焦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推動提升治理效能。發揮“關鍵少數”作用,推動所投企業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累計向央企集團總部及所屬企業派出董監高36人次,發揮派出董監高的專業優勢,當好“積極股東”。加強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在國資委部署指導下,先后服務保障82位專職外部董事高效履職,目前在職43位央企專職外部董事在88戶央企任職,為國資央企深化規范董事會建設貢獻力量。
聚焦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促進激發企業動力活力。支持國企改革專項工程,發起設立國改雙百基金、國改科技基金、綜合改革試驗基金群,總規模達到1400億元。改革主題系列基金推動所投企業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和科技創新機制,完成綜合性改革事項300余項,所投企業中有27家是細分領域領先企業,4家進入全球前十或成為全國第一。
聚焦黨建工作政治優勢,強化國有資本政治擔當。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投資方向、黨建強化投后賦能、黨建助力企業發展”的非公黨建工作模式,確保國有資本投資到哪里、黨的建設就加強到哪里,推動國新基金作為參股第一大國有股東投資的非公企業,全部實現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其平均投資回報率較所投其他非公企業高出4個百分點。